量太多也是會讓人很困擾的
1.交換禮物太多次總是拿到不好的禮物
2.加太多FB好友
任何形式的量太多真的會讓人很困擾呀XD
今天要教大家一個人要怎麼採買才能省錢、
不浪費又營養均衡?
首先,帶著購物袋去採買吧!
因為除了環保外,最重要的是,當你毎拿一項商品在手上時,
就想想「我的」購物袋裝不裝得下?提不提得動?
這個商品真的需要嗎?這樣可以防止失心瘋的大採購!
其次,不要被大包裝或組合包較省錢的促銷手法給迷惑了。
其實一個人的生活,這些大包裝、
組合包買回家的結果常常是放到壞掉,
無形中因為壞掉而丟掉的那一部份的金錢就浪費了…
特別是調味料部份,先買小包裝的,
甚至把速食店的蕃茄醬、胡椒粉留下備用著。
等到「一個人開伙的日子」持續下去後,
就能漸漸的估算出自己使用的份量,到時再來考慮大包裝的了!
最後,如何採買那些食材?該買多少份量呢?
這都是下廚新手一定會面臨的問題。
我們可以先試著把食材分成三大類:
澱粉-米、麵、麵包…
蛋白質-魚、肉、蛋、大豆製品
維他命及礦物質-葉菜類、根莖類、菇類及海藻類
先以一個禮拜可能開伙的用餐數來估算。
例如:
這樣總共需準備14餐,
我們一類一類來思先考採買這一周一人份的份量:
澱粉類
可以買吐司或麵包早餐吃
再買一包麵供沒時間或想換口味時煮「雜菜麵」吃。
平常人一餐吃的麵量大約80~100g(以義大利麵為例,
把麵單手圈握起來時約比5元硬幣直徑大一點點的寬)。
因為1公斤的米大約可以煮出14碗多的飯,
所以可能的話盡量買小包裝的,以免米放到長蟲。
蛋白質
各式肉類可以選擇二種各買個約300g(或是雞腿肉一片),
再買一條魚、一盒豆腐。就國民健康局的建議,
每餐魚肉只要攝取約35g左右即可。
維他命及礦物質
青菜類如果剛好有三把x元的大優惠時,
在下手前要先有能在三天內把它們消耗的決心哦!
紅蘿蔔、青蔥、大蒜、薑是常備品,可以先買多一些些,
回家處理冷凍起來,等要料理時就可以馬上拿出來使用,
也不必每次都要採買。
根莖、捲菜類比較能儲存久一點,
所以可以多買一些。
例如洋蔥可以買個三顆、高麗菜一顆,
料理時不只可以把它們當一道菜,也可把它們當配菜。
貪心一點…或是愛吃菇類的也可以買一份。
菇類也可以分裝處理好冷凍保存,煮任何東西加一點也不錯。
菜買了以上這些,
料理時以少量多樣的方式料理到每一道菜中食用,
這樣就營養滿點了哦!